最近几天,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在食堂吃饭时,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可能是一台机器人炒的菜。近期,该校食堂迎来一台炒菜机器人,这也是襄阳的首台炒菜机器人。机器人炒菜不仅大大降低了厨师的劳动强度,提高了炒菜的效率,口味也不会差,还能大幅度减少油烟排放,成为学校一道新的风景。 选择菜品,放入油、调料、食材,两三分钟,一道菜就可自动出锅。 这个烹饪机器人,构造与滚筒洗衣机相似,身高约1米,直径约50厘米,“大圆筒肚子”左侧是一个约1.4米高的操作台,装有开关、小操作屏等,这是机器人的“大脑”,所有炒菜指令都由这个“大脑”发出,紧邻圆筒处有一个水壶,能加水清洗锅灶,就像人的手臂一样。 相关人员介绍到,操作屏上,有烹饪时间、火力、油量、选菜、辅助等菜单,只要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发出炒制指令。 “机器人炒菜比我们轻松多了。”烹饪师傅张建国说道。他介绍,当天上午,一个小时的时间,他炒了12个菜,机器人却炒出26个菜,机器人的效率是自己一倍多,炒完后,自己累到不行,机器人却一点反应都没有。
“餐厅炒菜,一个菜要炒七八公斤,端锅、翻炒特别累。”张建国说,炒菜机器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动翻炒,而且搅拌较匀,炒菜速度快,一般情况下,3分钟左右就可搞定一道菜,省去不少人力。
张国强介绍,目前机器人菜单上一共设定了50道菜,最终可设定1000道菜。对于是否担心机器人抢饭碗,张建国笑言会感觉有压力,但他称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,人工师傅也有机器人不可比拟的优势
。 襄职后勤集团总经理贺家杰介绍,从节能减排出发,襄职引进的这台炒菜机器人共18万元,经初步统计,与普通灶台相比,使用烹饪机器人可节省水和燃气30%左右,油烟排放量减少80%。 记者现场体验了下机器人炒出的菜,发现与平时吃的菜并无差别,学生也大多表示口味差不多。“好洋气,我都不知道我盘子里的菜竟然是机器人炒出来的。”在食堂就餐的建工学院大二学生马少月说,开学后吃了好久今天才第一次知道。
更多学生则表示,很好奇机器人是如何炒出菜的,想去食堂参观参观。“自己吃到的菜,都是机器人炒制的,看看现在的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啊。”该校大二学生汪威说。
贺家杰介绍,除了成本考虑,引进机器人也能引领学生崇尚科技、热爱学习,热爱生活。 【新朋友】请长按二维码进行关注,【新老朋友】点击右上角,转发分享到朋友圈。